国际a级一级在线网_先锋影音中文无码资源_免费国产无码在线_十八禁九九精品视频

小學數(shù)學數(shù)量關系

2018-12-18 10:32:00
張秀宇
原創(chuàng)
9437

數(shù)量關系分析法

 

數(shù)量關系是指應用題中已知數(shù)量和未知數(shù)量之間的關系,只有搞清數(shù)量關系,才能根據(jù)四則運算的意義恰當?shù)倪x擇算法,把數(shù)學問題轉化為數(shù)學式子,通過計算進行解答。數(shù)量關系分析法分為三步:

 

(一)尋找題中的數(shù)量。

(二)明確各數(shù)量間的關系。

(三)解決各個產生的問題。下面以一道例題的教學從以下幾方面來談數(shù)量關系分析法的運用。

 

家長在家輔導孩子作業(yè)可以參考老師的引導方法教導孩子思考的角度和方法,養(yǎng)成孩子獨立思考、快速解答的好習慣:

 

如題:“學校舉行運動會,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,四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是三年級3倍,五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比三、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(shù)多12人,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?”

 

解題思路

 

師:題中有幾個數(shù)量呢?

生:三個。

 

師:哪兩個數(shù)量之間有直接關系呢?

生: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,四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是三年級3倍。

 

師:這兩個數(shù)量間的關系讓我們頭腦中產生一個什么問題呢?

生:四年級有多少人參加比賽?

 

師:怎樣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呢?

生:用乘法35 ×3=105(人)。

 

師:現(xiàn)在又多了一個數(shù)量:四年級有105人參加比賽,那么哪兩個數(shù)量間又存在關系呢?根據(jù)他們的關系可以產生一個怎樣的問題?

生: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,四年級有105人參加比賽。

 

問題是:三四年級參加比賽一共有多少人?

 

師:所以第二步算式怎樣列呢?

生:105+35=140(人)。

 

師:根據(jù)現(xiàn)在已經產生的數(shù)量,又有哪兩個數(shù)量間的關系存在呢?

生:三、四年級參加比賽一共有多140人,五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比三、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(shù)多12人。

 

師:這兩個數(shù)量間的關系能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呢?

生: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?

 

師:那么解決最后問題的算式怎樣列出呢?

生:140+12=152(人)

 

問題中心散射倒推法

 

所謂的“問題中心散射法”就是根據(jù)分析法這一思路模式,讓孩子從最后的問題出發(fā),不斷地逆向推理,層層解決。

 

即從問題所要求的量開始探究,先要想一下,要知道所求的量,就必須知道的條件是什么,要使這些條件成立,又必須具備另外哪些條件,這樣推究下去,直到所需要的條件都是題目中所給的已知條件時,問題就解決了。

 

還是以上面這一道應用題為例來談談吧。

 

解題思路

 

師:這道題的問題是“五年級參加比賽的有多少人?”要想解決這個問題,在題里面尋找那一句關鍵的信息提示呢?

生:五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比三、四年級參加的總人數(shù)多12人。

 

師:看來,現(xiàn)在要解決三、四年級參加比賽的總人數(shù)才是更關鍵的。那么這個問題能一下子解決嗎?

生:不能,因為三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(shù)知道了,可四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(shù)不知道。

 

師:那么四年級參加比賽的人數(shù)又怎么求呢?根據(jù)題中的什么數(shù)學信息呢?

生:三年級有35人參加比賽,四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是三年級3倍。列式是35 ×3=105(人)。

 

師:根據(jù)我們剛才的分析,接下來第二步求什么/怎樣列式?

生:三、四年級參加比賽的總人數(shù)是多少?105+35=140(人)。

 

師:接下來呢?

生:五年級參加的人數(shù)是多少?140+12=152(人)

 

線段圖示助解分析法

 

運用圖示法解析應用題,是培養(yǎng)孩子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。圖示法不僅可以形象地、直觀地反映應用題的數(shù)量關系,啟發(fā)孩子的解題思路,幫助孩子找到解題的途徑,而且通過畫圖的訓練,可以調動孩子思維的積極性,提高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 

在解答應用題時,可以先把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用圖表示出來,然后通過圖去尋找解答應用題的方法。

 

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許多方法。如列表法、比較法、方程法等,注重教給孩子學習的方法,使孩子能逐步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問題。我們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思維規(guī)律,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,做到舉一反三,切實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。

 

如下四種具體應用題題型詳解

1一般應用題

一般應用題沒有固定的結構,也沒有解題規(guī)律可循,完全要依賴分析題目的數(shù)量關系找出解題的線索。

 

要點:從條件入手?從問題入手?

從條件入手分析時,要隨時注意題目的問題

從問題入手分析時,要隨時注意題目的已知條件。

 

例題如下:

某五金廠一車間要生產1100個零件,已經生產了5天,平均每天生產130個。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產150個,還需幾天完成?

 

思路分析

 

已知“已經生產了5天,平均每天生產130個”,就可以求出已經生產的個數(shù)。

 

已知“要生產1100個機器零件”和已經生產的個數(shù),已知“剩下的平均每天生產150個”,就可以求出還需幾天完成。

2典型應用題

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解答的應用題中,有的題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結構,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驟和方法來解答,這樣的應用題通常稱為典型應用題。

 

A.求平均數(shù)應用題

 

解答求平均數(shù)問題的規(guī)律是:

總數(shù)量÷對應總份數(shù)=平均數(shù)

 

:在這類應用題中,我們要抓住的是對應關系,可根據(jù)總數(shù)量來劃分成不同的子數(shù)量,再一一地根據(jù)子數(shù)量找出各自的份數(shù),最終得出對應關系。

 

例題如下:

一臺碾米機,上午4小時碾米1360千克,下午3小時碾米1096千克,這天平均每小時碾米約多少千克?

 

思路分析

 

要求這天平均每小時碾米約多少千克,需解決以下三個問題:

 

1、這一天總共碾了多少米?(一天包括上午、下午)。

 

2、這一天總共工作了多少小時?(上午的4小時,下午的3小時)。

 

3、這一天的總數(shù)量是多少?這一天的總份數(shù)是多少?(從而找出了對應關系,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。)

 

B.歸一問題

 

歸一問題的題目結構是:

 

題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條件,是一組相關聯(lián)的量;

 

題目的后半部分是問題,也是一組相關聯(lián)的量,其中有一個量是未知的。

 

解題規(guī)律:先求出單一的量,然后再根據(jù)問題,或求單一量的幾倍是多少,或求有幾個單一量。

例題如下:

6臺拖拉機4小時耕地300畝,照這樣計數(shù),8臺拖拉機7小時可耕地多少畝?

 

思路分析

 

先求出單一量,即1臺拖拉機1小時耕地的畝數(shù),再求8臺拖拉機7小時耕地的畝數(shù)。

3相遇問題

指兩運動物體從兩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運動。

 

相遇問題的基本關系是:

 

1. 相遇時間=相隔距離(兩個物體運動時)÷速度和

 

例題如下:兩地相距500米,小紅和小明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,小紅每分鐘行60米,小明每分鐘行65米,幾分鐘相遇?

 

2. 相隔距離(兩物體運動時)=速度之和×相遇時間

 

例題如下:一列客車和一列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相對開出,10小時后在途中相遇。已知貨車平均每小時行45千米,客車每小時的速度比貨車快20﹪,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?

 

3. 甲速=相隔距離(兩個物體運動時)÷相遇時間-乙速

 

例題如下:一列貨車和一列客車同時從相距648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,4.5小時相遇??蛙嚸啃r行80千米,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?

 

相遇問題可以有不少變化。

 

如兩個物體從兩地相向而行,但不同時出發(fā);

 

或者其中一個物體中途停頓了一下;

 

或兩個運動的物體相遇后又各自繼續(xù)走了一段距離等,都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。

 

另:相遇問題可以引申為工程問題:即工效和×合做時間=工作總量

4工程問題

工程問題是研究工作效率、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的問題。

 

題目特點:

工作總量沒有給出實際數(shù)量,把它看做“1”,工作效率用來表示,所求問題大多是合作時間。

 

例題如下:

一件工程,甲工程隊修建需要8天,乙工程隊修建需要12天,兩隊合修4天后,剩下的任務,有乙工程隊單獨修,還需幾天?

 

思路分析

 

把一件工程的工作量看作“1”,則甲的工作效率是1/8,乙的工作效率是1/12。

 

已知兩隊合修了4天,就可求出合修的工作量,進而也就能求出剩下的工作量。

 

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,就是還需要幾天完成。

 

關注智慧山微信公眾號(zhihuishan2013)后,在公眾號里回復以下關鍵字,即可得到相應資源!

公開課、作文、復習、試卷、知識點、活動、拼音、字母、鐘表、看圖寫話、故事、雙語故事、成語、常識、APP、語文、數(shù)學、英語、百家姓、三字經、唐詩三百首、自助查詢、超級口算

發(fā)表評論
評論通過審核之后才會顯示。
分類
  智慧山服務號
  小碼龍
移動訪問

免費預約體驗課